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遊戲感想: Wacky Wacky West

(這篇是我剛玩桌遊沒多久在PTT發過的文章, 重新整理一下。)

話說週末跟Q飯後一時興起,循著google map找到離家最近的桌遊店。進去後只見店裡隔開的一區異常熱鬧, 塞滿了青少年跟中年大叔在玩遊戲王跟魔法風雲會。不過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放滿好幾面牆的桌遊, 所以眼睛立刻就被黏住了!

首先看到放在進門迎面展示桌上的Luna跟London, 看來是最新的強力主打遊戲。

Luna是聖母院作者Stefan Feld最新出版作品, 題材聽起來有點夢幻, box art看起來也是。不過看了實際遊戲板圖, 是個人蠻喜歡的卡通式畫風(燈塔小島讓我聯想到Monkey island!) 看了BGG介紹跟玩家評論,Luna居然是款跟它夢幻名稱及可親畫風截然不同調, 甚至有點小硬的策略遊戲! 若純粹只看Luna跟盒子封面,我是一定會跳過它的, 不過稍微了解過後覺得應該會是我的菜 :) 最近狂玩聖母院後換玩龍年,似乎有快成為Stefan Feld粉絲的跡象。

London倫敦, 作者Martin Wallace相信大家都比我熟, 就不用介紹了, 因為我根本完全不熟。"倫敦"是一個以1666年倫敦大火後為背景, 時間延續到20世紀初期的重建倫敦遊戲這個遊戲支援2-4人, 規則不煩瑣, 遊戲不難, 算是給我這種新手認識馬丁的入門之作個人目前只玩過一次, 因為有100張左右的卡片, 雖然規則沒有太多頁,不過還在學習階段, 等多玩過幾場之後再來介紹,總之是款走英國風, 對於去過倫敦或嚮往到倫敦一遊的玩家會覺特別有味的遊戲。以上這兩個L開頭的遊戲看來都很夠份量, 難怪會被店家擺在門面。

不過我好像原本是要講Wacky Wacky West的遊戲心得




自從那天看到PTT的介紹文章後就對這個被描述為亂七八糟的遊戲很感興趣。總之在這家桌遊店裡我也看到他的芳蹤了, 是最近重出的新版, 改名為Wacky Wacky West。因為剛好過幾天Q要回台灣, 想說可以買這遊戲回家陪老人家玩。當場就變身成為店員慫恿他買了,其實是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先玩到。

Wacky Wacky West 如果就字面翻譯大概就是"怪怪大西部"吧?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覺得新名字取得很爛,因為wild wild west嗎? 說到WWW, 其實是頂頂有名的卡坦島Settlers of Catan作者Klaus Teuber的早期作品, 雖然BGG上得分好像不是很高, 但好歹也是1991年德國遊戲年度大獎SDJ的得獎作品喔! 所以實際玩過幾場之後, 我發現其實它並不像表面上暗示的僅是個無腦遊戲, 而且娛樂度很高。簡單說有點像卡卡頌加上矮礦(?)混合攪拌後的感覺, 雖然我不清楚20年前的德國遊戲市場長怎樣, 不過像這樣的歡樂遊戲,我相信當然是一定大受歡迎的, 也難怪
20年後Mayfair回挾卡坦作者威名重新出版。

先講視覺美術部份
我個人很喜歡舊版投票卡的畫風,看到好幾個A連在一起的JAAA!!就覺超好笑但新版的復古風也很有味道, 很復古的盒裝設計, 看起來甚至會覺雖然是新的遊戲盒, 但怎麼好樣有點退色已經放超過十幾二十年了這樣, 不過新版的圖板畫面較豐富活潑, 板塊也畫得較漂亮。

WWW場景是在美國西部荒郊野外一個雞不生蛋鳥不拉屎的小鎮, 這次玩家要蓋的是鐵路,道路跟河流。適合2-4人遊玩, 兩人對戰因為少了攪局的其他家, 常常可以在對手放某一片板塊後推敲出對方的顏色(或不是對方的顏色), 因此提高了策略性。當然有時候為了混淆視聽不惜把自己低分建築碾過去也是有的, 或者像某些人性子比較急, 忍不住出聲猜別家顏色時, 也會同時洩露出哪些不是自己顏色的資訊。不過當大家都通曉這些原則並靈活運用後, 就構成了一個耍心機遊戲的必要元素。

投票的設計也很有意思, 因為是一次可以出多張卡, 贊成數等於反對數時視為通過(*), 大家都沒意見則通過, 然後除了沒意見卡, 其他都是用過一次即丟,所以要如何節省投票卡以待最佳時機一次投出,也是要好好考慮的地方。有時投票配合放置板塊的策略,迫使對手不得不自己蓋過自己的高分建築, 這時候看人唉唉叫就很爽。當然也可能對方太會使心機,結果最後翻牌原來他不是自己心中推測的顏色時也會很幹。或者乾脆採取全然無腦策略, 總之把所有顏色建築包括自己的一律碾平也不錯。
(*)其實這裡我們弄錯了, 根據規則,贊成數等於反對數時應該是通過的, 但因為我們 一致認為這樣投no勢必被迫投很大, 決定還是沿用本來的yes=no不通過。

我想這遊戲可能之所以分數不高,就是它的圖板範圍有點太小, 以致於後來雖然知道對手的顏色了, 但因板塊不夠或空間不足, 以致無力回天,沒法回去把別人的高分蓋住。不過也或許是這樣的設計,讓遊戲過程更輕鬆愉快, 被別人發現自己的顏色後要逃過一劫相對容易, 畢竟這不是定位為策略性的嚴謹遊戲, 輕鬆娛樂才是首要, 甚至規則也寫得有點鬆散, 例如沒規定當手上有板塊可以放的時候是否可選擇不放,或是投票未過時, 當下次在同地點出現要蓋就繼續投票一直到出現結果? (投票卡最後大家都用盡只剩下無意見卡, 如此就等於通過)好像隨你高興的制定規則也是可以的, 反正只要玩得高興就好。

所以遊戲過程有可能會出現像這樣的對話:

拼了幾片之後..
A: 我知道了,你一定是紫色的!
B: (驚!居然被發現了?!強自鎮定) 是這樣嗎? 你怎麼知道?
A: 因為我從你放的這片跟那片跟那那片看出來的, 你是紫色的對不對?
B: 反正你只要每個顏色都猜一次總會猜對!


又過了幾片..
A: 靠, 難道你是橘色的嗎?
B: (喔喔原來你不是橘色的, 那應該就是綠色的囉)
A: 可惡!難道我才是橘色的嗎? (發現自己假裝橘色失敗, 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補充)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遊戲心得: 聖母院 Notre Dame

Notre Dame聖母院是一個, 對我這種口味可能有點偏重的新手而言, 算是中度策略的遊戲。我玩過的桌遊算很少, 目前心目中的帝王寶座我會頒給波多黎各,那所以我井底之蛙的眼光來看呢, 聖母院的份量大概就像是...太后吧? 雖然自己也不太確定這個比喻到底是啥意思..

總之我接觸聖母院這個遊戲, 是在純BSW環境下跟同是新手的朋友邊學邊玩的。目前也才打了17場兩人對戰, 個人戰績很遜, 贏率只有11%, 因此這篇文章並不是要來介紹打法策略, 只是純粹想談談我學習這遊戲的感想。

基本上我所有的桌遊都是啃規則書自學, 這款遊戲只看過BSW網頁上遊戲規則, 就開房下去打, 因此其實大概在第15場之前都玩得不清不楚。(例如對於馬車的功能一直沒弄懂, 就老是覺得被馬車騙了,後來索性完全不碰馬車) 所以在開始的前兩三場,我覺得聖母院很難玩,尤其還被跟同樣也是聖母院新手的Q(規則還是我教的)連續痛電八九場,於是覺得自己跟這遊戲超不合的。所以遊戲裡我老是手頭拮据,手下人員又不足, 被老鼠窮追猛打,又沒錢賄賂達官貴人,一直有被蔓延的老鼠群壓得喘不過氣的感覺, 最後還是免不了鼠疫爆發幾次,又死人又扣分的,感覺非常之淒慘, 分數甚至不到人家一半。

之所以支持我繼續玩下去的,大概是好勝心加上好奇心:覺得奇怪我老鼠老是很快就跳到7,8隻, 怎樣殺老鼠最後還是爆發鼠疫? 而Q的老鼠居然可以經常維持在3到6隻左右? 也很納悶是要如何一邊生人一邊賺錢又邊殺老鼠? 天底下哪有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好事? 如果不是玩網路版我大概會覺得對手作弊吧, 偷偷藏了錢或cube在口袋裡這樣..

總之因為我太漫不經心, 只倚賴直觀的眼前需求而換牌, 加上對規則不甚了解, 以及心裡自以為這遊戲既然名為聖母院, 當然最重要就是一定要去聖母院奉獻囉! 結果只剩一元了也要去硬捐錢, 毫無計畫的下場就是搞得處處捉襟見肘。

簡單說, 聖母院是一個最佳化各個步驟的遊戲。玩家互卡的地方並不多, 最簡單的大概就是扣住對手的聖母院卡,每回合開始的換牌策略, 配合該回合終了的三張腳色卡, 差不多就是一回合裡要考慮的了。但也因為本人的短視近利, 每次換卡大概只花10秒鐘思考, 所以分數當然很難看,相反的Q就常花時間調度人員以配合回合最後的賄賂得分,所以其實腦子有動(洞)玩這個遊戲是很有差的。

我記得之前常在板上看到建議先去BSW上試玩遊戲看看喜不喜歡玩法,以我個人經驗,對此並不覺得非常有用, 甚至可能傷害遊戲。我一直深信至少先嫻熟規則才足以客觀評估是否喜愛該遊戲,從網路平台接觸一款遊戲,其實是個節奏太過快速以致難以細細體會遊戲風味的方式。更糟的事,可能會因為不熟規則的摸索陣痛期緊密壓縮,而萌生退鼓 (例如我們在聖母院中安插了一場也是BSW的fearsome floor, 玩起來略嫌平板無聊, 本來閱讀規則時想玩起來應該會很有趣刺激的) 如果有老手願意帶, 可以線上實況教學或許會好很多, 桌遊畢竟是建立在人際的互動交流上。另方面, 所以像我原以為可在BSW上玩就能省下桌遊錢的如意算盤, 顯然也是打錯的了。像聖母院這樣的好遊戲, 我還是喜歡可以自己洗牌翻牌, 親手放置tokens的手感,所以下去玩了之後反而變成要多追加這筆預算買實體遊戲了。

要說聖母院好不好玩呢? 我是挺喜歡這樣清淡的風格, 因為卡人度不高, 所以不會覺得別人太壞心而氣得半死, 但也享受不到自己壞心帶來的破壞力, 也因為翻牌的隨機性而有策略變化, 所以是頗耐玩的遊戲。遊戲時間(BSW)兩人玩大概20~30分鐘一場, 會連開數場, 也能不至於累到玩不下去。

今天痛定思痛上來拜讀玩家點出對聖母院遊戲進行的思考策略, 並釐清規則,突有恍然大悟之感, 再回去挑戰就痛電Q了!(雖然這樣也很傷害一個遊戲就是..)

補充:
後來又玩了四場, 現在比較可以感覺到因應局勢而做策略變化,便開始覺得聖母院打法非常多樣, 牌接得好讓老鼠一直維持在7~9會很有成就感。我之前說聖母院遊戲風格清淡, 可能會讓人有平淡無聊的印象, 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它的玩法變化挺豐富, 遊戲機制設計得很精巧, 兩人對戰換牌時還可以用上心理戰術。雖然沒有需要細想到數個回合後的深度, 但真的是輕快有趣又不黏膩的遊戲。

(公園散步流打法聽起來很有意思,會想試試。累積加分用的Residence多放人不知道好不好用?目前拿到幾乎都棄之不用。馬車會用了之後, 其實路線規劃好的話似乎也是很棒的加分利器?)


[2015年更新]
過了幾年, 再來回顧新手的自己寫的新手心得, 就覺得當時的自己真是天真得可愛.. XD 事過境遷, 聖母院這遊戲我也買了, 玩了也上百場了, 連巴黎聖母院現址都進去過了, 現在我只是要說這遊戲其實一點都不清純哪,可以把人掐著脖子玩整場, 可是很血腥的!! (這樣寫著寫著突然很想玩Notre Dame!)

立刻到BSW玩一場!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Dominion初玩心得

(這篇是我剛玩桌遊沒多久在PTT發過的文章, 重新整理一下。)

昨天第一次把Dominion基本版拿出來玩,結果從下午三四點玩到晚上十點多...


我是跟Q兩人邊看規則邊玩,所以開始的前三四場還蠻常出現"咦這樣可以嗎?"的狀況。但有時回去查規則書卻看不到combo之後的範例說明, 只好兩人約定成俗的繼續玩下去。雖然有點模糊而隱約不安,不過最後還是玩得很樂! :)

因為我們都從來沒玩過組合卡片的遊戲(只有玩過撲克牌類), 簡直徹底的沒概念, 加上我喜歡嘗新, 所以每種kingdom牌我幾乎都會買回來, 一場玩下來完全不知自己在幹嘛... 第二場, 我換上另外十種完全不同的kingdom牌, 所以當然還是抓不到感覺。第三場, 又隨意換了幾張, 這次當然還是不太確定, 但似乎隱約好像感覺到什麼了!

我問Q要不要繼續玩, 想說會不會她已經覺得遊戲無聊, 因為其實我覺有點乏味了, 不過Q好像比我興趣高些, 所以就繼續玩, 於是我們就暫時不更換kingdom牌再玩幾場。

又過一兩場結束了, 奇怪好像開始覺得這遊戲有些後勁, 互相討論了一下很粗糙的心得。大致上Q漸漸察覺到某幾張牌的妙用, 我的話則是綜合性的亂玩一通, 就是要兼顧抽牌, 錢, 跟VP這樣, 所以一有錢就亂買, 什麼都買盡量買到滿額度就對了。然後我說都沒用到詛咒卡, 想用用看, 所以就擺出了女巫。
 

初始因為只有我買女巫, 又兩人玩對手只有一個, 所以覺得詛咒才扣別人一分好少喔,抽兩張牌也不如鐵匠, 我就覺得女巫又貴又鳥。不過等過了兩回合後Q也跟進買了女巫, 我才發覺女巫的威力似乎不容小覷: 因為出現了幾次整手拿起來紫紫綠綠的, 多半什麼都做不了,只能放棄該回合, 發現女巫妙用後,就開始兩人的女巫大戰...

然後本來因為晚餐所以都把卡片收好了以便空出餐桌, 結果晚餐時兩人聊一聊玩法跟感想, 就又打開遊戲盒...結果,一整個禮拜天下午就這樣沒了, 我只能說這個遊戲好玩得太可怕了!(又得掏出銀子買擴充了啦 >o<)

除了遊戲機制設計得令人著迷之外, 其實我更喜歡的是它中古時期擴展領地的主題。把歐洲封建時代下的人文風土要素對領地擴展的關係, 藉由簡易的遊戲符號表達出來。例如, Witch這張牌,代表雇用女巫詛咒對手君主使其國力衰弱, Moat護城河抵禦外侮,Festival舉辦慶典娛樂人民又宣揚財富與名聲, Market市場讓商業流通促進經濟繁榮, Village擴展村莊穩扎穩打增加國力跟生產力, Mine礦場增加金錢收入...等等。

看到有人評論這個遊戲較欠缺主題性而著重在卡片組合的技巧跟樂趣上, 但我看來, 倒覺得卡片要素的設計對這主題平實而貼切, 讓我真的有身為中古時代莊園領主,在地方上敵手環伺競相角逐實力的感覺, 深深覺得Dominion真的是一個很棒的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