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米國桌遊店的經驗。
自從碰了桌遊以來, 一直我都認為桌遊是屬於自家裡面的私人活動,所以絕大部份都是在家玩玩兩人遊戲。只在偶爾朋友來, 而人家也剛好願意嘗試桌遊時才會玩到3人以上。所以對於在這板上常見的桌遊店揪團經驗, 我總是覺得相當好奇。當然揪團的好處, 對我來講很簡單就是可玩到多人遊戲, 另外有機會體驗到更多面貌格局的遊戲, 也是很棒的附加價值。不過因為自己現在還相當安於單人雙人遊戲的世界, 反正偶爾打BSW, BGA也可以解多人遊戲的癮,所以也就一直沒認真想過有參加揪團的必要。
另一方面, 處在異地文化, 我認為米國普遍大眾更在意私人空間跟個體意識, 簡單說就是對於"一群不太認識的人必須聚在一起活動"的興趣就不會那麼高。而就像我前面說的,許多人從小到大玩桌遊也一直是依照著"跟家人朋友一起進行的 居家活動"這種模式, 也因此常看到BGG上討論新遊戲,有相當多人關心2-player的可玩度, 因為有很大的比例人們就是在家跟另一半玩這樣而已。所以像在外揪團玩桌遊這種需有聚集人群高度面對面互動,自然熱門度不會太高。當然另一方面,交通時間成 本也可能會是一大考量,像我最近搬到SF灣區這種人口密度高的地方, 要參加揪團就還好, 如果是住在中西部玉米田中央, 開車開個三五小時也看不到一家桌遊店家,那還談什麼參加揪團呢?
說說我後來去參加揪團的契機, 其實就是前一陣子看到PTT板上討論相當熱門的"抵抗組織:阿瓦隆"。這遊戲很明顯的,家裡兩人再怎樣就是玩不起來, 除非可以做到人格分裂,但很不幸地還做不到,所以像這種就是一定得參加揪團不可了。因為看了遊戲心得之後實在很想玩,所以就決定給它跑去參加離家最近 Berkeley board gamers的揪團, 觀察得到了以下的經驗:
1.玩家人口分布: 年紀普遍比較大, 30~40歲算是普通, 那麼50, 60歲左右的也會看到, 當然因為是在UC Berkeley校區旁, 二十多歲的學生數量也佔了一半以上。參加人數相當多, 大概同時間都會有20~30人, 如果加上來來去去的人口就更多了。裡面約1/3的人都在打MTG。性別比例, 女:男大概在1:4附近。
2.店家/場地: 進場免費, 目前還沒看到進場要錢的。但不能外食, 不過店內都可以買到簡單零食飲料。桌椅很簡陋,就很簡易的塑膠+鋼管材質的摺疊桌椅, 環境可以說根本沒有佈置,然後也不是很通風,不過整體也都可以接受, 反正免費嘛。有時候會有人跟地區圖書分館免費借會議室一整天來揪團, 圖書館裡的桌椅也一樣簡陋,但感覺空間寬敞許多,人比較少,大概20人以下,玩起來比較舒服。偶爾也會有人揪在自己家裡,這種許多是特定等級以上的硬派玩 家了,玩的遊戲大概會像18xx的等級或類型。
3.遊戲: 店 家只販賣遊戲, 並無租借服務。所以玩家需自行負責帶遊戲供遊玩。不過因為遊戲便宜,玩家的收藏比店家桌遊數量多而豐富的也多有所見,因此自然店家也沒必要提供遊戲。而因為有資深玩家出沒,常有機會看到罕見老遊戲。上次有位阿伯就帶了Francis Tresham的Civilization來, 可惜聽說開打下去大概要到天亮才打得玩,而圖書館只能使用到半夜12點, 最後就只有把遊戲圖板攤開讓大家欣賞了。那跟台灣不同的是並不會事先有遊戲清單公佈,大家都是隨意帶著自己想玩的遊戲去參加。因此很可能就你帶的遊戲別人沒興趣,別人的遊戲你也意興闌珊。
4.教學: 絕對沒有店家教學這種事, 基本上就是誰帶的遊戲, 誰就負責教學這麼簡單。
5.其它: 像這樣一大堆人雜七雜八的在有點髒亂的環境下使用桌遊, 大家可能會好奇到底這些桌遊有沒有裝牌套什麼的來保護。基本上我看到的,MTG玩家一定都會裝牌套,但桌遊的話,有裝牌套我是有只看過"那麼一次",所以 其它包膜護貝什麼的就更不用說了。外盒常看到那種磨損得有點破舊,或是拿其它東西來替代遊戲遺失的配件。或許是遊戲價格便宜,相較於台灣的桌遊精緻文化,我覺得像這樣大剌剌充滿草根性有點粗糙的桌遊風格,玩起來感覺也比較輕鬆自在。
參加過幾次揪團之後,雖然說因此玩到了抵抗組織覺得很棒, 玩新遊戲有人教規則也很方便。可是帶了Brass去居然沒人要玩就覺好可惜。所以結論是,我覺得還是在自己家裡玩遊戲最舒服啦! XD 參加揪團可得到某些經驗固然很棒,不過頻率大概一兩個月參團一次就可以了。而店家也真的就是佛心來著, 完全不收場地費, 靠的純粹就是玩家購買遊戲來支持了。大概可算是跟台灣桌遊圈的揪團文化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自從碰了桌遊以來, 一直我都認為桌遊是屬於自家裡面的私人活動,所以絕大部份都是在家玩玩兩人遊戲。只在偶爾朋友來, 而人家也剛好願意嘗試桌遊時才會玩到3人以上。所以對於在這板上常見的桌遊店揪團經驗, 我總是覺得相當好奇。當然揪團的好處, 對我來講很簡單就是可玩到多人遊戲, 另外有機會體驗到更多面貌格局的遊戲, 也是很棒的附加價值。不過因為自己現在還相當安於單人雙人遊戲的世界, 反正偶爾打BSW, BGA也可以解多人遊戲的癮,所以也就一直沒認真想過有參加揪團的必要。
另一方面, 處在異地文化, 我認為米國普遍大眾更在意私人空間跟個體意識, 簡單說就是對於"一群不太認識的人必須聚在一起活動"的興趣就不會那麼高。而就像我前面說的,許多人從小到大玩桌遊也一直是依照著"跟家人朋友一起進行的 居家活動"這種模式, 也因此常看到BGG上討論新遊戲,有相當多人關心2-player的可玩度, 因為有很大的比例人們就是在家跟另一半玩這樣而已。所以像在外揪團玩桌遊這種需有聚集人群高度面對面互動,自然熱門度不會太高。當然另一方面,交通時間成 本也可能會是一大考量,像我最近搬到SF灣區這種人口密度高的地方, 要參加揪團就還好, 如果是住在中西部玉米田中央, 開車開個三五小時也看不到一家桌遊店家,那還談什麼參加揪團呢?
說說我後來去參加揪團的契機, 其實就是前一陣子看到PTT板上討論相當熱門的"抵抗組織:阿瓦隆"。這遊戲很明顯的,家裡兩人再怎樣就是玩不起來, 除非可以做到人格分裂,但很不幸地還做不到,所以像這種就是一定得參加揪團不可了。因為看了遊戲心得之後實在很想玩,所以就決定給它跑去參加離家最近 Berkeley board gamers的揪團, 觀察得到了以下的經驗:
1.玩家人口分布: 年紀普遍比較大, 30~40歲算是普通, 那麼50, 60歲左右的也會看到, 當然因為是在UC Berkeley校區旁, 二十多歲的學生數量也佔了一半以上。參加人數相當多, 大概同時間都會有20~30人, 如果加上來來去去的人口就更多了。裡面約1/3的人都在打MTG。性別比例, 女:男大概在1:4附近。
2.店家/場地: 進場免費, 目前還沒看到進場要錢的。但不能外食, 不過店內都可以買到簡單零食飲料。桌椅很簡陋,就很簡易的塑膠+鋼管材質的摺疊桌椅, 環境可以說根本沒有佈置,然後也不是很通風,不過整體也都可以接受, 反正免費嘛。有時候會有人跟地區圖書分館免費借會議室一整天來揪團, 圖書館裡的桌椅也一樣簡陋,但感覺空間寬敞許多,人比較少,大概20人以下,玩起來比較舒服。偶爾也會有人揪在自己家裡,這種許多是特定等級以上的硬派玩 家了,玩的遊戲大概會像18xx的等級或類型。
3.遊戲: 店 家只販賣遊戲, 並無租借服務。所以玩家需自行負責帶遊戲供遊玩。不過因為遊戲便宜,玩家的收藏比店家桌遊數量多而豐富的也多有所見,因此自然店家也沒必要提供遊戲。而因為有資深玩家出沒,常有機會看到罕見老遊戲。上次有位阿伯就帶了Francis Tresham的Civilization來, 可惜聽說開打下去大概要到天亮才打得玩,而圖書館只能使用到半夜12點, 最後就只有把遊戲圖板攤開讓大家欣賞了。那跟台灣不同的是並不會事先有遊戲清單公佈,大家都是隨意帶著自己想玩的遊戲去參加。因此很可能就你帶的遊戲別人沒興趣,別人的遊戲你也意興闌珊。
4.教學: 絕對沒有店家教學這種事, 基本上就是誰帶的遊戲, 誰就負責教學這麼簡單。
5.其它: 像這樣一大堆人雜七雜八的在有點髒亂的環境下使用桌遊, 大家可能會好奇到底這些桌遊有沒有裝牌套什麼的來保護。基本上我看到的,MTG玩家一定都會裝牌套,但桌遊的話,有裝牌套我是有只看過"那麼一次",所以 其它包膜護貝什麼的就更不用說了。外盒常看到那種磨損得有點破舊,或是拿其它東西來替代遊戲遺失的配件。或許是遊戲價格便宜,相較於台灣的桌遊精緻文化,我覺得像這樣大剌剌充滿草根性有點粗糙的桌遊風格,玩起來感覺也比較輕鬆自在。
參加過幾次揪團之後,雖然說因此玩到了抵抗組織覺得很棒, 玩新遊戲有人教規則也很方便。可是帶了Brass去居然沒人要玩就覺好可惜。所以結論是,我覺得還是在自己家裡玩遊戲最舒服啦! XD 參加揪團可得到某些經驗固然很棒,不過頻率大概一兩個月參團一次就可以了。而店家也真的就是佛心來著, 完全不收場地費, 靠的純粹就是玩家購買遊戲來支持了。大概可算是跟台灣桌遊圈的揪團文化比較不一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