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閒聊: 西洋棋很好玩, 圍棋, BGG的照片

西洋棋
最近我最常玩的遊戲是西洋棋Chess

第一次接觸Chess, 是在2006, 07年左右剛到美國的前兩年, 有天心血來潮, 就去Target賣場, 買了一盒9合1的木盒遊戲。裡面除了Chess, 還有Checkers, Chinese Checkers, Cribbage, Backgammon, Texas Hold'Em, Dominoes, Pachisi, Poker Dice, 都是被劃分在Classic Game的抽象遊戲。有這麼多遊戲, 但我們也只是去學了如何玩西洋棋, 隨意玩了幾場之後便沒再繼續。雖然那時我還特地跑去圖書館借幾本關於如何下好Chess的書,不過發現書裡寫的完全看不懂啊!! 我記得當時覺得西洋棋玩起來還可以,算是有趣的,但是也沒有好玩到讓我有想繼續玩下去的動力。所以就一直收在盒子裡了。


這樣過了幾年,其間家裡的遊戲娛樂也悄悄從家機轉到掌機, 再到手機。剛接觸桌遊時我有一台iPod Touch, 在iPod Touch之前是任天堂NDSL(Picross非常好玩)。我會接觸到歐式桌遊(Euro Game), 則要歸功於iPod上的App, 這可能是一個奇怪又少見的入門方式, 而且還不是桌遊App, 只是很無聊的電子寵物App帶我入門的 。玩桌遊以後一直到現在,也沒想過要去回顧Chess,雖然我買的9合1遊戲這幾款也都被歸類在Abstract Board Game裡, 自己也一度想嘗試Cribbage, 但我也忘了原來這以前買的9合1裡有Caribbage, 最後都因為欠缺動機不了了之。

因為是廉價的棋組, Bishop跟Pawn長得很像易搞混
那麼為何最近又開始玩西洋棋?

前陣子我看了一部電影Searching for Bobby Fischer,  Bobby Fischer這名字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打敗俄國(或者說蘇聯)的西洋棋世界冠軍。大家或許不熟, 但西洋棋一直以來幾乎是俄國人的天下, 簡直可以說Chess是俄國的國棋了吧。我聽說(本人很討厭的)俄羅斯總統普亭也是Chess很厲害的狠角色, 似乎也有練到master程度的樣子。所以在美蘇冷戰期間,美國人打敗俄國人拿到西洋棋世界冠軍,絕對是棋界相當震撼人的大消息, 事實上在美蘇角力的時代,我猜這應該在多種層面上意義都還蠻重大的。

但這部電影並不是關於Bobby Fischer, 而是講美國的天才兒童棋手Josh Waitzkin小時候的故事。Josh在16歲就拿到Chess International Master (ELO>2400) 的頭銜, 這真的非常非常了不起, (因為我跟app裡ELO 1000的初學者AI下, 到現在還常輸盤... ) 1976年出生的Josh現在三十多歲, 據說已經不下棋, 轉職改練太極拳跟巴西柔術去了。不過這部電影我不太喜歡,是用老套的美式電影方式去呈現出來的青少年電影,有點太過表面太膚淺,以及帶著不夠誠實的修飾的暖色光線,可能我已經太老太憤世嫉俗,沒辦法接受現實感不高的東西, 所以電影我沒看完。但Q看完了,因此我們就決定把西洋棋拿出來玩。

結果,我跟Q下了幾場,最後比數是五戰四勝。我想這幾年玩桌遊幫助的思考可能多少也幫助了Chess的大腦,因為以前下Chess幾乎都是我輸。所以像這樣, 結果就是Q拒絕跟我玩西洋棋了! 哈! XD 不過還好App Store上到處都有Chess, 所以現在我搭BART回家路上就變成都在玩Chess了,以前搭車都在玩Ascension。

這是我最喜歡的Chess App (iOS), 難度從ELO 100到3000, Free版已很不錯, 想要Pro版但$9.99鎂買不下去

結論就是, 西洋棋比我以前印象中來得好玩許多! 棋子的走位跟放置真是設計得超級精密! 跟AI下都有一種恨死這遊戲設計得如此互相箝制, 處處制衡到動彈不得的感覺。這些都是以前自己看不到的, 現在玩起來便覺得Chess很好玩, 不過下了幾十場我還是下得很爛, 首先, 基本工最需要的眼觀八方我就常常眼殘...

圍棋
因為在西洋棋上嚐到勝利的滋味,所以趁著興頭,慫恿Q去買了一組圍棋。

關於圍棋我就完全沒概念了, 一整個只有零。西洋棋至少跟象棋很像, 雖然我也從來沒有以正確規則完整下過一場象棋,但多少有點基本概念。但圍棋? 這個看起來極端單調的東西,從小周圍也沒看過任何人下圍棋,摸都沒摸過,對我來講是個神祕又莫測高深的玩意。Q宣稱自己小時候有玩過一點也很喜歡圍棋。我們在Amazon訂購之後, 過兩天棋盤很快就送到家裡了。當天晚上,我請Q簡單講了一下規則(還真的很簡單, 不過沒有講得完整), 我就開始下起了我生平的第一盤圍棋。
棋盤有點小, 所以棋子很迷你, 不太好拿

玩Chess我習慣拿白色棋,所以圍棋我就選擇執白子,由Q黑子起手。

就這樣開始隨意玩了起來。大概過了十多分鐘, 棋盤上近一半的面積已被棋子佔滿。當時戰況是這樣: 我吃 1子, Q吃我 44子。當然圍棋的計分不是根據吃的子數來算, 不過這樣的吃子比數已經夠明顯, 證明了我根本完全不知道怎麼玩圍棋。所以這樣誇張懸殊的中場比數,我自己是不覺丟臉啦,倒是Q這樣應該要覺得可恥才對吧,因為居然可以這麼開心的把人家的棋子吃了又吃,吃了再吃,如果不是我抗議,簡直要吃到地老天荒, 是有吃得這麼開心的嗎?! 所以最後的收場是, 圍棋玩到一半就收工沒了。結果Q被罰去寫懺悔文, 我也沒再玩第二次圍棋... 然後, 就有人去下載圍棋app了...


BGG的玩家照片
這陣子的桌遊我只玩Nations, 偶爾隨意到BGG瀏覽玩家上傳的照片, 看到了一張相當吸引我目光的Nations照片。

那是一張玩家在耶誕期間跟年長母親一起玩Nations的相片,註解寫著他們兩人年紀加起來已經110歲。與其看帥哥美女玩桌遊那種老套的東西, 我覺得看老人家玩桌遊的照片要吸引我許多許多啊! 那是一張拍得很溫暖的照片, 拍得很好看,也把老人家玩遊戲時的專注神情給拍了出來。我忍不住繼續往下讀了其他人的評語... 第二位評論的玩家, 是一位Avatar放著赤裸上身講蠢話的樂高警官, 叫做Mike Stevens的玩家, 不過他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寫了以下的評語:

Great pic. I loved playing games with my Mom. She was a very smart gamer and left me with many fond memories. I still remember being very young but very competitive and always wanting to win at Yahtzee, Rummy, Monopoly, Stratego, Risk, UNO, Dominos, Checkers, or whatever we happened to play at the time.

She said "Mike, there can only be one winner each game. Sometimes you win and sometimes you lose but always be a good sport and then just play again".

I miss her very much soblue

讀完之後深受感動...

可能是自己已經離家太久,我想像如果自己還在臺灣,有一天應該也可以像那樣陪我媽玩桌遊,畢竟她是一個經常樂於嘗試新東西的人。上次回家兩個禮拜教了家人玩遊戲,我媽在那樣的短時間內已經進步到可以玩卡卡頌跟Finca, 看來是很有潛力的。但是我並不知道像那樣的機會,以及跟爸媽相處的時間還剩下多少。所以多少感到有點難過。

另一方面, 我在想, 以後自己也要像那樣地正確教育我的小孩.., 要有氣度去面對失敗, 要有勇氣再去嘗試。

點這裡前往上文提到的BGG照片連結。

2 則留言:

  1. 看完前幾兩段覺得很有趣,想必大家小時候也和家人下過象棋、西洋棋、五子棋、圍棋這類型的抽象遊戲,當然勝負往往會差別很大,這些東西不僅講求天份也有經驗值巨大的差異!不過再看到最後一段時(我有先點了照片),不禁有點失落,不是說和爸媽感情不好什麼的,而是我們的長輩比較排斥接觸、學習新的東西,進而也減少了親子間拉近距離的機會。當然最後一段話,也令人莞爾,要是現在個父母都可以這樣教育小孩就好了啊。看來對於推廣父母桌遊之路,我還要更努力才行。

    (另外一篇桌遊書法也很有意思,增廣見聞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我小時候很少玩棋類益智遊戲, 不管是象棋五子棋跳棋都不是很喜歡, 我只喜歡大富翁跟暗棋這類不用大腦的。所以後來想想自己會喜歡桌遊還蠻奇怪, 應該是遊戲裡體會故事/歷史的部份吸引我, 可是我又不喜歡故事劇情鋪陳太多的。關於長輩玩桌遊, 因為自己沒辦法在旁邊帶遊戲, 我媽雖然很能接受這些東西, 但沒人邀請就變成懶得去玩了。只好寄望利用孫輩去打動阿公(我爸), 所以現在都送小朋友桌遊。

      那段話我看了感觸超深啊, 真希望小時候就有人來告訴我面對人生的正確態度。現在期待培養出小gamer當桌遊咖, 這可能是目前*唯一*讓我想要有小孩的原因了吧。XD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