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桌遊書法: 卡卡頌 Boardgame calligraphy: Carcassonne

來點不一樣的!

最近在練習寫硬筆書法, 是用鋼製筆頭或是竹管筆寫英文書法,跟小時候寫的毛筆書法很不一樣,因為正在學寫字,也就對於字體造型特別敏感。剛好看到卡卡頌的用字, 不知道是否因為自己特別喜歡卡卡頌,它的字體造型我認為非常獨特且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決定來臨摹看看。

從卡卡頌較為瘦直又多菱多角的造型風格,我判斷它的字體很有可能屬於Rustic字(不知這要怎麼翻譯), Rustic Capital是早在古羅馬時代就有的一種早期的庶人書寫體的大寫字,筆觸較直而儉約,多半缺乏曲線,造型帶有刻苦平實的感覺。Carcassonne裡的C尤其具有強烈的Rustic Capital特色。不過卡卡頌主要不是大寫字母,所以很可能是字型設計師自己寫出來的個人風格。我認為它的字型設計得很棒, 事實上,Carcassonne的封面字(Display Type), 我想可能是所有桌遊裡設計最成功的一個, 尤其是那個印在板塊背面的C字, 相信大家都對卡卡頌的 C 印象非常深刻吧。

一開始我先用鋼製沾水筆來練習, 但寫得很糟, 歪歪扭扭的很像...打瞌睡時寫的筆記。字母間的距離沒取好,且因為不太確定它的筆畫順序,所以筆尖轉向可能也是轉錯的。

鋼筆練習寫筆畫,先抓對結構跟間距

練習幾次之後,比較能感覺出筆畫該怎麼接。接下來使用自己手製的竹桿筆寫寫看。竹筆的頭較鋼筆柔軟也更有彈性,寫起來比較順滑好看,當然練習寫了幾次之後, 也比較能夠抓到正確的結構角度,看起來稍微開始像樣了。


親手削出來的竹桿筆, 看起來好像很厲害, 其實削起來很簡單, 只比削鉛筆難一點點而已

多練習幾次。彎曲很多的S對我來說真的非常難寫!!

最後寫出來的成果, 整體還算有像卡卡頌, 但書寫時視覺角度跟紙面不垂直, 結果紙拿平觀看,字母就顯得拉高了

實際自己親手去寫出Carcassonne這幾個字母,才發現它的書寫過程裡筆尖有數次轉換了角度,最明顯可以看到的是S的下半勾跟它自身軀幹spine不平行。寫起來應該需要有點技巧,至少對我來講還沒學到這樣的書法技巧。不過一邊練習書法一邊臨摹自己喜歡的桌遊,感覺相當不錯, 也會更有動力想去把字寫好。下次再來挑戰臨摹字體特別或者經典造型的其他款桌遊, 謝謝收看!

順便一提, 那盒對照的Carcassonne Court, King & Robber是最近才出的*美版*卡卡頌第六擴充(德版是幾年前就出了), 其實裡面就是幾個以前出過小擴充的集合, 包括伯爵城, 國王與強盜, 河流2, 和異教徒祭壇擴充。異教徒擴充之前相當難求啊, 現在總算有機會可以平價入手。


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閒聊: 西洋棋很好玩, 圍棋, BGG的照片

西洋棋
最近我最常玩的遊戲是西洋棋Chess

第一次接觸Chess, 是在2006, 07年左右剛到美國的前兩年, 有天心血來潮, 就去Target賣場, 買了一盒9合1的木盒遊戲。裡面除了Chess, 還有Checkers, Chinese Checkers, Cribbage, Backgammon, Texas Hold'Em, Dominoes, Pachisi, Poker Dice, 都是被劃分在Classic Game的抽象遊戲。有這麼多遊戲, 但我們也只是去學了如何玩西洋棋, 隨意玩了幾場之後便沒再繼續。雖然那時我還特地跑去圖書館借幾本關於如何下好Chess的書,不過發現書裡寫的完全看不懂啊!! 我記得當時覺得西洋棋玩起來還可以,算是有趣的,但是也沒有好玩到讓我有想繼續玩下去的動力。所以就一直收在盒子裡了。


這樣過了幾年,其間家裡的遊戲娛樂也悄悄從家機轉到掌機, 再到手機。剛接觸桌遊時我有一台iPod Touch, 在iPod Touch之前是任天堂NDSL(Picross非常好玩)。我會接觸到歐式桌遊(Euro Game), 則要歸功於iPod上的App, 這可能是一個奇怪又少見的入門方式, 而且還不是桌遊App, 只是很無聊的電子寵物App帶我入門的 。玩桌遊以後一直到現在,也沒想過要去回顧Chess,雖然我買的9合1遊戲這幾款也都被歸類在Abstract Board Game裡, 自己也一度想嘗試Cribbage, 但我也忘了原來這以前買的9合1裡有Caribbage, 最後都因為欠缺動機不了了之。

因為是廉價的棋組, Bishop跟Pawn長得很像易搞混
那麼為何最近又開始玩西洋棋?

前陣子我看了一部電影Searching for Bobby Fischer,  Bobby Fischer這名字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打敗俄國(或者說蘇聯)的西洋棋世界冠軍。大家或許不熟, 但西洋棋一直以來幾乎是俄國人的天下, 簡直可以說Chess是俄國的國棋了吧。我聽說(本人很討厭的)俄羅斯總統普亭也是Chess很厲害的狠角色, 似乎也有練到master程度的樣子。所以在美蘇冷戰期間,美國人打敗俄國人拿到西洋棋世界冠軍,絕對是棋界相當震撼人的大消息, 事實上在美蘇角力的時代,我猜這應該在多種層面上意義都還蠻重大的。

但這部電影並不是關於Bobby Fischer, 而是講美國的天才兒童棋手Josh Waitzkin小時候的故事。Josh在16歲就拿到Chess International Master (ELO>2400) 的頭銜, 這真的非常非常了不起, (因為我跟app裡ELO 1000的初學者AI下, 到現在還常輸盤... ) 1976年出生的Josh現在三十多歲, 據說已經不下棋, 轉職改練太極拳跟巴西柔術去了。不過這部電影我不太喜歡,是用老套的美式電影方式去呈現出來的青少年電影,有點太過表面太膚淺,以及帶著不夠誠實的修飾的暖色光線,可能我已經太老太憤世嫉俗,沒辦法接受現實感不高的東西, 所以電影我沒看完。但Q看完了,因此我們就決定把西洋棋拿出來玩。

結果,我跟Q下了幾場,最後比數是五戰四勝。我想這幾年玩桌遊幫助的思考可能多少也幫助了Chess的大腦,因為以前下Chess幾乎都是我輸。所以像這樣, 結果就是Q拒絕跟我玩西洋棋了! 哈! XD 不過還好App Store上到處都有Chess, 所以現在我搭BART回家路上就變成都在玩Chess了,以前搭車都在玩Ascension。

這是我最喜歡的Chess App (iOS), 難度從ELO 100到3000, Free版已很不錯, 想要Pro版但$9.99鎂買不下去

結論就是, 西洋棋比我以前印象中來得好玩許多! 棋子的走位跟放置真是設計得超級精密! 跟AI下都有一種恨死這遊戲設計得如此互相箝制, 處處制衡到動彈不得的感覺。這些都是以前自己看不到的, 現在玩起來便覺得Chess很好玩, 不過下了幾十場我還是下得很爛, 首先, 基本工最需要的眼觀八方我就常常眼殘...

圍棋
因為在西洋棋上嚐到勝利的滋味,所以趁著興頭,慫恿Q去買了一組圍棋。

關於圍棋我就完全沒概念了, 一整個只有零。西洋棋至少跟象棋很像, 雖然我也從來沒有以正確規則完整下過一場象棋,但多少有點基本概念。但圍棋? 這個看起來極端單調的東西,從小周圍也沒看過任何人下圍棋,摸都沒摸過,對我來講是個神祕又莫測高深的玩意。Q宣稱自己小時候有玩過一點也很喜歡圍棋。我們在Amazon訂購之後, 過兩天棋盤很快就送到家裡了。當天晚上,我請Q簡單講了一下規則(還真的很簡單, 不過沒有講得完整), 我就開始下起了我生平的第一盤圍棋。
棋盤有點小, 所以棋子很迷你, 不太好拿

玩Chess我習慣拿白色棋,所以圍棋我就選擇執白子,由Q黑子起手。

就這樣開始隨意玩了起來。大概過了十多分鐘, 棋盤上近一半的面積已被棋子佔滿。當時戰況是這樣: 我吃 1子, Q吃我 44子。當然圍棋的計分不是根據吃的子數來算, 不過這樣的吃子比數已經夠明顯, 證明了我根本完全不知道怎麼玩圍棋。所以這樣誇張懸殊的中場比數,我自己是不覺丟臉啦,倒是Q這樣應該要覺得可恥才對吧,因為居然可以這麼開心的把人家的棋子吃了又吃,吃了再吃,如果不是我抗議,簡直要吃到地老天荒, 是有吃得這麼開心的嗎?! 所以最後的收場是, 圍棋玩到一半就收工沒了。結果Q被罰去寫懺悔文, 我也沒再玩第二次圍棋... 然後, 就有人去下載圍棋app了...


BGG的玩家照片
這陣子的桌遊我只玩Nations, 偶爾隨意到BGG瀏覽玩家上傳的照片, 看到了一張相當吸引我目光的Nations照片。

那是一張玩家在耶誕期間跟年長母親一起玩Nations的相片,註解寫著他們兩人年紀加起來已經110歲。與其看帥哥美女玩桌遊那種老套的東西, 我覺得看老人家玩桌遊的照片要吸引我許多許多啊! 那是一張拍得很溫暖的照片, 拍得很好看,也把老人家玩遊戲時的專注神情給拍了出來。我忍不住繼續往下讀了其他人的評語... 第二位評論的玩家, 是一位Avatar放著赤裸上身講蠢話的樂高警官, 叫做Mike Stevens的玩家, 不過他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寫了以下的評語:

Great pic. I loved playing games with my Mom. She was a very smart gamer and left me with many fond memories. I still remember being very young but very competitive and always wanting to win at Yahtzee, Rummy, Monopoly, Stratego, Risk, UNO, Dominos, Checkers, or whatever we happened to play at the time.

She said "Mike, there can only be one winner each game. Sometimes you win and sometimes you lose but always be a good sport and then just play again".

I miss her very much soblue

讀完之後深受感動...

可能是自己已經離家太久,我想像如果自己還在臺灣,有一天應該也可以像那樣陪我媽玩桌遊,畢竟她是一個經常樂於嘗試新東西的人。上次回家兩個禮拜教了家人玩遊戲,我媽在那樣的短時間內已經進步到可以玩卡卡頌跟Finca, 看來是很有潛力的。但是我並不知道像那樣的機會,以及跟爸媽相處的時間還剩下多少。所以多少感到有點難過。

另一方面, 我在想, 以後自己也要像那樣地正確教育我的小孩.., 要有氣度去面對失敗, 要有勇氣再去嘗試。

點這裡前往上文提到的BGG照片連結。

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戰報: 二人Nations


今天又玩了一場二人Nations,結束後我覺得好像可以試試紀錄遊戲過程, 因為玩這遊戲我們都把新買來的卡直接疊在舊卡上, 所以即使遊戲結束,還是可以回朔看到之前的過程。畢竟Nations是文明遊戲Civilization Game,重點是中途的發展演變也一樣重要,所以我想戰報會更貼切的介紹出這遊戲玩起來的感覺。

可是, 我沒寫過戰報。不過人家說沒吃過豬肉至少也看過豬走路吧,所以就來依樣畫個葫蘆。

之前的幾場Nations, 我們聽從設計師的建議,只用上基本牌組跟基本圖板。玩過2P game跟Solo各兩場,大致已經瞭解這遊戲的運作跟資源的生產與消耗,所以這次我們決定加入所有牌下去玩: 除了基本牌還包括advanced進階牌(+加號)跟expert專家牌(x星號)。玩家圖板: 我們只用基本板,就是圖板上沒有民族特長,所以玩家板不管拿哪片都是一樣的。難度: 都選Prince level(每回合開始可選拿3資源),因為不想玩得太辛苦。

Nations一場遊戲總共有八個固定回合, 分成四個時期: 古代 / 中古 / 文藝復興 / 工業時代, 每個時期包括A, B兩回合。所以我想就簡單依照遊戲的回合劃分來寫戰報。

Antiquity A | 古代 A時期
事件:  Attila 亞提拉(匈奴帝國) | Zoroastrian revival 拜火教復興(波斯) 
影響: 武力最低扣3元; 天平最高拿4石頭, *或是*其餘扣3米

 
古代A時期,一開始翻出這張進階事件卡,我們看了都覺得第一回合就這樣搞懲罰太夭壽了! 相較於基本牌組的溫和,進階牌果然比較兇惡啊。這次由我先發, 看了場上開出來的牌,似乎3元牌沒有值得立刻搶的,便決定先拿石頭, 因為我打定主意要把人全部放上去工作。看到有可口的Golden Age超便宜只要1元, 當然就不客氣先挾起來吃了, 只花1元和1資源換到1VP, 真的大賺!

聖徒治國, 據說可以國泰民安..(?)
然後我買了位基督教聖徒Saint Augustine聖奧古斯丁來當首相,除了幫我+1天平,特長是天平夠高每回合還送兩本書。這看起來挺划算,所以此時我想走穩定度高的基督教治國路線, 不過當我忙著算計場上要買的建築牌,Q買了希臘的世界奇觀Oracle 德爾菲神殿已經偷偷在蓋了, 結果我來不及阻撓去搶建築師, 等我買了人面獅身,Q已經在這回合裡蓋好一座奇觀, 順利+2天平。既然搶天平不利,我只好散盡財力買紅色卡來搶軍事。想說等下事件階段天平大概是贏不了,那麼武力我就不能輸了不然代價太大。所以購入增加三點武力的Trireme希臘戰船,可以少損失3元,至少用來搶首家也好,反正這張牌不需要額外養軍成本。

著名的德爾菲神殿, +2天平
三列槳戰船, 單純+3武力, 不需額外養軍upkeep, 前期不錯用
結果Q不知道怎樣這回合很快就Pass了, 大概要留著錢支付等下事件的賠款。我把剩下的錢拿去買藍色卡買到光,仗著自己石頭多,把所有人都部署到紅藍建築上,結果最後天平還小勝Q一分! 結果這回合的事件,變成Q包辦全部扣資源的部份,我不但不用扣3米, 還多拿到4石頭!(後來經玩家提醒,這裡事件玩錯了, 我們少看了那個"or", 結果Q被多扣3米, 這在第一回合可是損失慘重)


Antiquity B | 古代 B時期
事件:  Pax Romana 羅馬和平 (羅馬帝國) | Han Dynasty 漢朝 (中國)
影響:  武力最高+1VP; 天平最高可增加人口1並得3米

這次翻到的事件比較不兇狠,都是獎勵性的,讓人稍微鬆了一口氣。本回合基本上就是繼續買藍色建築站人換資源。一開始我選擇拿3元,因為上回合已經把錢花光,又沒產金礦的牌,沒錢買卡可是玩不下去啊。Q剛在第一回合的事件裡也是被扣錢扣到光,自然也是選擇拿錢。

這次Q聘來了阿基米德做為國家領導,特色是每回合可以有一個御用建築師, 我看Q又開始買奇觀兵馬俑, 顯然打算走奇觀路線,那我只好趕快搶下這回合場上唯一的建築師。後來Q買到不錯的+2天平建築, 我看自己這回搶贏天平是絕對無望, 乾脆繼續耕耘我的軍事武力跟產資源, 無奈一直沒出現殖民地,但還好場上剛好也沒出現軍事紅卡,至少我知道待會的事件階段我可以穩拿1分。
物理學家附送私人建築師, 聽起來挺合理

Medieval A | 中古 A時期
事件:  Raid on Lindisfarne (英格蘭) | Iconoclasm 破除偶像 (拜占庭帝國)
影響:  武力最少扣4元; 天平最少扣2米跟扣2元

奇觀: 會送石頭的人面獅身
這回合開始我想著應該要衝點人口上去,所以選拿1人。我想基本上就是我拿武力, Q拿天平這樣下去了,反正大家都是損失四個資源很公平。我搶下一個建築師, 順利完成奇觀人面獅身, 拿了不少石頭當獎勵,以後每回合都有+1石頭的收入還不錯。原本以為會一切順利,結果發生了很機車的事! Q在我買卡買得很高興時,利用阿基米德的專長也完成了奇觀兵馬俑, 因為這張是expert牌組以前沒看過,不知它效果這麼兇,結果兵馬俑完成的當下,天平較低的我要扣四元,身上所有錢立刻被扣光,而且還因為錢不夠,要多扣1VP跟用書本支付不夠的部份,當場臉都綠了... 簡直瞬間從天堂摔落地獄,充滿忿恨啊!!

而且也因為沒錢可以買牌了,很快就要Pass領便當下場。幸好剛剛人面獅身送的幾顆石頭可以擋一下,就開始用石頭把人從A搬到B,再從B搬回A,一邊虛張聲勢一邊跟Q斡旋下去,不然我一Pass一定被搞鬼,等下如果輸了天平還要輸武力,那就差不多甭玩了嘛。幸好這招有成功,最後只有輸掉天平。不過收成時我的米居然不夠餵食,要扣1VP, 當然飢荒時我也沒有米可以繳庫,又再度被扣1VP... 玩到這我只感到心寒啊, 覺得自己要輸了... (此時Q很爽, 很欠扁) 進階牌果然兇狠,需要一點前置經驗不然會死得很慘,難怪設計師會建議剛開始玩Nations千萬不要輕易嘗試進階牌組。

奇觀: 兵馬俑, 出其不意拿走你4元, 我被這張整得超慘


Medieval B | 中古 B時期
事件:  Peace of God 主的和平 (天主教歐洲) | Council of Clermont 克萊門會議 (法國)
影響:  其他國家引發戰爭時, 武力最高+4書; 擁有中古時期殖民地每個+1VP

這回合的事件看起來還好,不會被影響到,因為場上既沒翻出War也沒有Colony可買。此時場上還是沒翻出紅色軍事卡,所以我的武力還足以凌駕Q有恃無恐。但另一方面,穩定度我也還是拼不贏,所以我們各自發展國家基礎建設(藍色建築)相安無事,算是風雨中偶得的寧靜。這時期裡重要的大事, 就是Q開始興建復活島的摩埃巨石像


Renaissance A | 文藝復興 A時期
事件:  Blackbeard 海盜黑鬍子 (加勒比海) | Habeas Corpus Act  (英格蘭)
影響:  最低武力扣5元; 最多天平+1VP

時間來到了第三時期文藝復興,世界的一切都開始變得有點晃動,感覺上這時期的牌所產生的效果跟震幅, 跟前兩時期比起來都擴大了不少。前兩個時期有點像是潛伏著在對抗歷史上的憂患,國與國之間比較沒有角力較勁的動作。可能是因為我們一走軍事,一走天平,彼此相安無事還沒去碰觸到對方的神經。

我請來蒙特祖馬, 利用西班牙軍隊拿下了他的祖國阿茲堤克..真是罪孽啊!
西班牙的新大陸征服者
考慮到我的天平一直贏不了, 所以其實我的首相聖奧古斯丁送的那+1天平真是雞肋,因此第三時期一開始,我就搶下新的Advisor: 阿茲堤克的蒙特祖馬Montezuma, 除了看上+2米對我缺糧嚴重的國家不無小補,特長是只要買War/Battle還送3本書! (是說發動戰爭會增加文化?) 半買半相送非常划算。我的石頭開採順利,但糧食生產卻一直短缺,但藉由買Battle戰役也能掠奪到足夠的米來解決缺糧。考慮到Battle的機動便利性,我決定要升級軍事力量,希望藉由提高Raid掠奪值來贏得更多戰利品。所以買了西班牙的Conquistador征服者軍隊,Raid從3升到5, 搜刮起民脂民膏又更方便了! (我這還真是一個爛國家!)

另一方面, Q害怕我驟升的武力, 被逼得要去先去買War,以免戰敗賠不起。這期間我還很爽的用1元買到這兩張美洲殖民地colony! 配上我的西班牙軍隊征服者Conquistador還真是符合史實, 這兩塊殖民地一到手,既給錢又給天平,從此我有餘裕可以新增人口, 簡直吃香喝辣可以躺著玩了。

西班牙軍隊拿下了加勒比海跟阿茲堤克帝國, 歷史上是美洲原住民最黑暗的時代
然後Q的世界奇觀: Moai Statues復活島摩埃石像也在此時期完工了, 收到很多石頭當獎勵, 猜想是刻完石像剩下的吧。
一次送12顆石頭還挺爽的, 不過石像每回合要吃掉1米?!


Renaissance B | 文藝復興 B時期
事件:  Columbian Exchange 哥倫布大交換 (美洲) | Expulsion of Jews 驅逐猶太人 (西班牙)
影響:  最多武力+3米, 最少武力-3米; 最少天平扣5元

到了文藝復興B時期, 大家已經開始要為最後的工業時代衝分做準備,此時的事件影響尚可應付,雖然已經有點吃力,尤其如果是要扣掉食物的懲罰性事件真的吃不消。但民生建設多半已經在石頭跟金錢上的產出有餘裕。另一方面,國家人口的增加則造成食物壓力越來越龐大。我是因為已經完全放棄天平那邊的競爭,乾脆改拿Stability的人口來用,幸好有加勒比海殖民地幫我+4天平,勉強把國家穩定度撐在0跟1附近不致發生動亂。我的軍隊則努力掠奪打劫搶糧用來支付飢荒跟事件。Q則還是繼續用著萬年老招: 蓋世界奇觀。


Industrial A | 工業時代 A時期
事件:  California Gold Rush 加州淘金潮 (美國) | Irish Potato Blight 愛爾蘭大飢荒 (愛爾蘭)
影響:  最多武力+8元; 最少天平-8米


經過了工業革命, 科技有了新展現, 看到場上果然也開始出現幾張強力紅卡, 以及Advisor普魯士的菲德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登場, 心裡盤算了一下,這幾個看起來果然是最後衝分的絕佳組合啊! 於是立馬出手延攬菲德烈, Q看我之前拿下兩塊肥沃殖民地顯然過太爽,也去買了匈牙利輕騎兵Hussar, 我看自己的軍事即將受到威脅,立刻緊跟著花3元買下Dreadnought無畏戰艦,這可是每站一人就要花上6石頭的奢華軍力啊! 不過因為菲德烈的相助,我只要花4石頭就可以站人了,非常划算。

此時我逮到機會買了一次戰爭War, 最後Q被迫戰敗, 扣了1VP, 但幸好他天平夠高足以抵消該賠償的書本。這時期到後來我手邊還有閒錢,就想買個世界奇觀來蓋蓋也好,這樣自己的帝國看起來也比較像樣(還可兼作觀光景點, 不過遊戲裡沒有觀光價值就是了),於是我買下了自由女神像,Q則開始興建凡爾賽宮殿

普魯士的菲德烈, 撐起軍事很猛
匈牙利的輕騎兵Hussar, 居然有裝翅膀?
無畏艦, 總之就是戰艦, 看起來超威, 給分也不錯, 但吃石頭很兇


Industrial B | 工業時代 B時期
事件:  Eruption of Krakatoa 克拉卡托火山爆發(印尼) | First Vatican Council梵蒂岡會議 (梵蒂岡)
影響:  最少糧食扣1分; 最多天平+10本書
到了最後一時期, 其實要做的事已經不太多了,主要就是把人站到高分建築物裡,如果有蓋奇觀看可不可以多蓋一兩個衝點分數。場上只有兩個建築師,結果我只搶到一位,Q看了立刻從中作梗,搶下另一位建築師破壞我的好事,否則蓋好自由女神像原本我還可以多得3VP。他則用了萬年阿基米德的御用建築師功能蓋好第四座奇觀--凡爾賽宮Versailles。不過這座凡爾賽雖然可得4VP, 可是蓋好之後自己穩定度在當回合卻要墊底,結果最後事件階段我因此多得10本書, 相當於得到1VP。

最後遊戲結束: 我以46比32大勝啊!! XD

我的自由女神像, 結果蓋到一半建築師跑光了

Q的凡爾賽宮, 給4VP蠻高分的, 可是穩定度要墊底是怎樣?

最後大家的書本分數都不太高(文化低落啊~), 但我的軍事高到破表!

2P Game結束畫面
我的國家: 人口鼎盛, 六畜興旺, 雖然觀光名勝是少了點啦, 有點動亂的跡象
Q的國家: 其實也不是說發展得不好,國家平穩安定,但國力不強。蓋了四個世界奇觀,至少觀光業可以很發達。只是Advisor太過時了, 阿基米德從古代用到現代,真老賊也~

感想: 
這次加了所有卡片下去玩,遊戲時間也稍微延長了些,一場下來我們玩了約兩個小時結束,不過其間腦子一直忙著轉,並不會感到過程時間冗長。我覺得加入所有卡片,主要影響是事件所造成的難度提高,所以如果沒有前置的幾場經驗,的確是可能把自己的國家先玩死。進階卡跟專家卡讓整個遊戲玩起來變化跟震幅加大,同時也帶來更多爽快感,你會更容易跌死,但如果沒死,它給你的reward也會加倍,所以遊戲精彩度也跟著提高,我想用了所有卡下去玩的Nations, 我會給它更高的評價。

 兩人場的Nations是個競爭比較殘酷的世界,因為事件階段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或是一起去死,所以有時候得忍著退一步另覓天空。我覺得這場加了所有牌下去,似乎有把Military跟Colony卡片出現的機率沖淡了些,但我還沒詳細去數卡片張數, 有可能是這場的偏差錯覺。

最後, 沒想到戰報寫起來居然這麼落落長, 怎麼Nations玩起來才八個回合好像短短的,但寫起來卻永無止境似的, 大概是年紀大了記憶力不好, 回想起來很吃力~ 加上弄照片真的麻煩又費時,現在才知道要敬佩跟感謝曾經寫出精彩戰報的桌遊同好, 真是辛苦啦!

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心得: Nations 新手玩後感

前陣子看到大家對於Nations這最新熱門文明遊戲(Civilization game)的討論,本來還在觀望中的我,結果看到CoolStuffInc每日特價$55鎂, 掙扎了幾秒鐘, 便默默入手了一盒。我這人的弱點對於熱門遊戲加上促銷真是無力招架... 後來讀了小柴翻譯的Nations的40篇設計師日誌, 在文章裡,遊戲設計師談到他們在做Nations遊戲時的靈感, 參考想法和設計,讓我覺得這是一款很認真的桌遊,即使可能不是多偉大多了不起,但的確值得學習它穩扎穩打的創作過程。看完設計師日誌的第二天我就收到遊戲了, 對於想玩的興致銜接得很是剛好。

Nations遊戲發行是一家芬蘭公司Lautapelit.fi, 之前則出版了火紅的Eclipse星蝕

對於文明遊戲, 我第一個會想到的是電腦遊戲的世紀帝國Age of Empires, 以前我玩了不少AOE相當喜歡,現在偶爾也想玩, 不過自從開始玩桌遊之後,似乎電子遊戲幾乎全部被塵封了, 想想我家的Wii跟NDSL,某次搬家之後就一直放在盒子裡不動也幾年了, 不知是不是還安好? 至於Sid Meier的Civilization則幾乎沒有接觸, 唯一的經驗是玩iOS的版本, 但似乎做得較簡化,令人印象不深,所以玩過一遍也就不會想再玩。

我家的Q, 因為對AOE的熱愛, *宣稱*自己相當喜歡文明遊戲,也*宣稱*自己喜歡歷史。衝著這兩點我也買過幾款適合兩人玩的文明類型桌遊。第一款是大名鼎鼎的Antiquity 古代, 這款好得沒話說,玩起來的確挺有中古世紀帝國之風,不過感覺更加庶民,更有人性。或許是拋開即時制遊戲的緊迫感,玩起來速度無法快,味道也顯得更加沈練。我們玩過幾次Antiquity,兩人對它的評價都是非常喜愛, 也常會想玩,但因為遊戲擺設收拾起來相當麻煩,結果就是.. 已經很久沒開了...

然後, 我買的另一款文明遊戲是王座上的Through The Ages 歷史巨輪。其實很久以前我就上網看完TTA教學了,也覺得規則似乎不太難,但是一直到現在還沒開箱... 為什麼呢?  因為怕玩了之後再也不想玩別的文明遊戲,所以到現在還是不敢拿出來。 另外我還曾經有過 Uruk: Wiege der Zivilisation 烏魯克: 文明的搖籃, 是以古代蘇美文明為背景的小型卡牌遊戲。這款很適合兩人玩。但遊戲相當冷門,因為沒有英文版,買德文版看英文翻譯的下場就是...玩過一次我就懶得玩了。其實Uruk遊戲本身是挺不錯的,精簡合理,有詮釋出文明發展的進程,遊戲裡融入兩河流域神祗信仰的懲賞觀念也挺有趣, 可攜性高,  牌本身除了名稱是德文, 都用符號表達功能,其實依賴文字的地方不多。但...大概因為牌面插畫的文明器具太古老不易辨識,常常邊看牌還要一邊找翻譯名稱, 對於包牌套塞卡表我則完全無法接受。所以,跟它實在沒緣份,前一陣子就把它給賣出了。對於玩桌遊, 我還真是傲嬌。對了,後來想到我還曾經擁有過存在感很低的 7 Wonders 七大奇蹟。我們玩過一次兩人規則,是要操作第三方假人(dummy)的變體,但有dummy的規則玩起來容易分散注意力跟打壞遊戲節奏,我嫌7 Wonders兩人玩起來還要操作第三隻繁瑣囉唆,所以也是玩過一次就拿出去交易了。

恩講了這麼多無關的,終於要進入正題...

這次撈到還算便宜(其實只是合理價位)的Nations, 收到遊戲當天就很高興的把它開箱了, 這很難得,因為家裡遊戲玩不完,現在已經極少收到遊戲就當天開箱的.. 硬是把正在閱讀的Robinson Crusoe半路擠開。以Nations這種規模的大遊戲來說,它的規則果然很簡易 ,第一天睡前我翻了一下讀一半,第二天再趁空檔讀完另一半,然後就可以開始玩了,規則比想像中簡短不少。尤其是對照前不久讀Vinhos規則讀了一個禮拜快瘋掉... 突然覺得Nations的規則簡短得真是清新可愛!

基本上,Nations這遊戲的階段說起來簡短,只有分四個時代: 古代/中古/文藝復興/工業時代,而每個時代只分成A,B兩個回合,B回合結束之後會依照書本多寡(Book=文明遺產)小計分一次,所以共有四次小計分,最後再做總計分比較勝負。

玩家每回合的Action行動次數可多也可少,玩家每次輪流做一個動作,中途Pass的人之後就只能晾在一旁看,直到所有人都Pass才結束動作階段。玩家可選的行動也單純,就三種: 買牌, 放工人到紅/藍牌上, 買建築師蓋奇觀。當然啦,玩這遊戲的妙計就是藏在這些充滿變化的卡牌內容裡了。
兩人遊戲開場佈置

Nations裡的戰爭, 概念很有趣。它的戰爭並不是針對某一個人的一對一打架,而是引發一個*戰爭的狀態*去製造麻煩,去惹是生非,因此所有人都會被牽連到,包括發動戰爭者自己也有可能被反噬。

Nations裡軍隊的觀念也很有意思: 軍隊並不需要常備,你可以在有需要的時候再放人去啟用它。如果對手有好戰鬼, 唯恐天下不亂,就會害大家要常備軍隊耗損資源,容易搞到民不聊生。

我玩這遊戲的第一場,因為前兩個時代的小計分被誤導去拼書本(兩人遊戲時書本給分太少只有1VP,或許改成2VP比較恰當?) 結果錯估其他資源生產的重要性,搞到自己極度缺乏石頭,因為沒有石頭就無法把工人放到紅/藍建築裡,只有坐困愁城,早早Pass什麼事都幹不了, 看著對手在那邊爽快的感覺非常悲慘。

遊戲一半時我的玩家圖板, 完全沒有軍隊, 拼命買書本, 真是文青..

中場, Q的國家, 靠著首相Augustus奧古斯都跟駱駝騎兵, 隨便就把我修理得很慘

另一個我錯估的地方是高估世界奇觀的重要(以前玩AOE的後遺症, 以為奇觀很值錢可賺很多分),尤其是早期的奇觀,例如我第一時代就蓋好空中花園, 結果這奇觀每回合要吃掉我一個石頭。加上我沒去買到有力的產石頭建築(藍色卡),結果一直被缺石頭給卡住。

另一個問題就是我不玩軍隊,Q則大玩軍事武力,還很壞心一直買戰爭搞我, 害我必須把穩定度Stability(天平)撐高來減少損失, 但要撐高天平很不容易,尤其在後來的時代,輸掉戰爭的資源損失相當大,天平已經無法彌補資源損失。

這遊戲的1VP很難賺,所以戰爭輸了至少先扣1VP的代價很大。要贏戰爭並不是很難, 可是為了應付戰爭的代價也很大, 因為工人少資源難賺,為了不戰敗, 撐高軍隊就得犧牲工人的生產力,常是一個兩難的狀態。或者為了不戰敗只好自己先買戰爭,如此只能犧牲便宜買好牌的機會,走軍事路線的打法很容易可以迫使對手跟著你打,所以適時充軍是必要的。

場上可以買的牌: 最下排的每張1元, 中排2元, 上排3元

橘色卡的Advisor(我叫它首相), 讓我聯想到iOS Civilization裡常出來嘰咕跟你建議這建議那的advisor的設定。我很喜歡這裡的設計, 方便的是advisor也是買來的, 想換掉? 行! 再買一位就是了。你的首相差不多可說是用來統整你的國家走向: 依照你要的打法選首相,或是依照首相的特色選擇打法。(老實說我認為這概念用在現實裡也會是一個很棒的主意,把國家當作公司經營, 例如我們應該去買梅克爾來擔任台灣的CEO!)

綠色卡殖民地: 這裡對於有玩軍事還蠻爽, 給的資源算很多,撐高軍力拿下殖民地後撤軍也是一個好選擇。

褐色卡世界奇觀:常常看似有用, 實則無用; 但也有看似無用, 實則不錯的奇觀。不過我認為以世界奇觀而言,應該要更有份量一點, 身為世界奇觀卻給0VP, 像話嗎?

黃色卡Golden Age: 買VP非常划算, 尤其在前兩個Age,如果只要花一元我是必買。

灰色卡戰役Battle: 這種卡是讓我會想要常駐一人在紅色卡的首因,提供換取資源相當高的機動性,當然raid值要夠高才划算,沒事好做又不想先pass時也是不錯的選擇。

整體而言,Nations是一個規則適量簡易但玩法變化燒腦的遊戲,我本以為它的行動階段買卡片會很容易選,但結果常常要想半天考慮才做好決定。結束一場遊戲,會比較缺乏建立起一個文明大帝國的感覺,因為玩家圖板可以蓋的空位就那幾格,多蓋就得把舊建築給遺棄掉。取代的是用書本來當作你的國家的文化遺產,但書本在取分上感覺又不是很有價值 (以2P遊戲而言, 多人遊戲書本給分數比較顯著)。所以如果以最後玩家建造出來的規模為觀點, 這遊戲取名為"國家"--較小規模, 涵意更廣泛, 可以說取名適得其所。

我家的爆一刀對這遊戲也很好奇
另外,Nations的單人遊戲也很好玩, 你必須跟事件卡裡已經預先設計好的Shadow player對抗。玩起來張力十足, 節奏明快。但感覺單人遊戲要提高書本可能又更沒效益了。首先Shadow每回合自動加書本,又因為Shadow多走軍事路線,幾乎每回合都是它先動,骰子一骰可是能把場上縱向一整排的牌全收走,  如此我一直買不到加書本的卡,不到半場我根本就完全放棄書本了,追都追不上啊。最後我的第一場solo才得到35分, 根據它的單人遊戲名人堂, 35分的等級是埃及艷后Cleopetra。XD  第二次Solo我學聰明一點了,這次比較會去拿捏pass的時機,加軍事武力拿殖民地補貼家用,順便偶爾搶一下player order,每個Age結束書本的得分也漸漸可以拿到,最後拿了45分有點小進步 (45分=維多利亞女王Victoria 等級)。不過根據我看Q玩一次Solo, 看來單人場的骰運好還是有點影響。

*容易疏乎的Solo規則: Solo game時, 當你放人到藍色建築卡上或是Pass, 並不需要幫Shadow擲骰。

最後, 這遊戲到底值不值得買? 老實說, Nations絕對值得玩,而且也會讓你想要一玩再玩。對我來講,它的單人遊戲不失挑戰性跟變化也是很大的加分。但說真的,遊戲內容物製造品質真的就只是還好而已, 且盒子也太大了, 其實內容物並沒那麼多...所以遊戲定價嘛, 的確是有點... 不過對桌遊有真愛的話, 怎樣都可以自動無視負面形容詞的吧!

喂喂! 你想對米寶做什麼?

2014年2月7日 星期五

心得: Coal Baron煤礦大亨, Lost Cities失落的城市, San Juan聖胡安

Coal Baron 煤礦大亨
挺有氣勢的封面。晦暗的色彩,這就是礦坑裡的生活
老牌搭檔Wolfgang Kramer和Michael Kiesling的2013年Essen之作, 我對這兩位桌遊設計界的長青大師聞名已久,但一直沒有機會玩過他們的遊戲。這次雙K推出Coal Baron,評價還算不錯, 遊戲適合兩人遊玩。我自己則是玩過Brass之後對於挖礦的遊戲都有莫名的好感,所以藉此機會入手當作認識Kramer和Kiesling的叩門磚。

首先我要說的是,Coal Baron 是一個 *裝在大盒子裡的小遊戲* : 它的遊戲名稱大,主題大,盒子大,色調厚重,工人放置Worker placement的遊戲機制儼然重度策略貌。但實際玩起來,卻是一個輕快的小遊戲。說它的工人放置像簡化的Caylus,是有那麼一點像,只不過玩家很難被卡死,到處都有機會絕處逢生。遊戲玩起來有點爽快感,工人放置的部份就像在比人多勢眾,只要你的人多,就可以使用該資源。不過因為工人放完就沒了,所以控制成本(工人)是遊戲的核心。遊戲另一個特色是礦坑裡的升降梯,可以玩到簡單的最佳路線規劃。

玩過兩場之後,我要說Coal Baron跟我原本所預期的有頗大落差,主要是因為我以為它是爆腦大遊戲,但結果並不是。雖然說它的遊戲售價並不像近期幾款大遊戲動不動就四五十鎂起跳,但也不是中小遊戲的價格。我自己並不排斥輕遊戲,純粹是Coal Baron外觀與內在的落差讓我感到不適應: 因為想爆腦的時候結果一下子就結束了,所以玩得不太過癮。整體而言, 遊戲溫溫的中規中矩, 沒有明顯的缺點,也沒有太多特色。不過既然是Kramer和Kiesling聯手嘛, 通常都有一定的品質保證。

遊戲擺起來看似龐大複雜,其實不然。擺設/教學/遊戲時間都算簡短

優點: 價格算親民, 規則簡單易教, 遊戲輕快流暢, 時間短, 人數彈性佳(2-4人), 適合當作策略新手入門。
缺點: 外表龐大, 跟內在期待不符, 對重度玩家太過清淡,使用紙鈔這點我很扣分, 另外製造品質有待加強, 礦車板塊會微彎曲, 雖然影響不大。



Lost Cities 失落的城市
這是我最近讀了小柴對於線上桌遊網站HappyMeeples介紹文章, 才終於接觸到的遊戲。說到大名鼎鼎的Lost Cities, 遊戲設計師是Reiner Knizia。這款簡直是桌遊界裡每每推薦雙人遊戲就會被提及到爛的老掉牙款,好像每個桌遊新手玩家都應該要玩過一樣,也就是說我原本應該在兩三年前就要玩過這遊戲的,但是卻沒有。因為我一直對它興趣缺缺,興趣缺缺則是因為我剛開始玩桌遊的階段,在iPod上買了Battle Line和Ra, 或許是iPod小銀幕不過癮,當時的操作界面也僅僅還好,我對它們玩過之後只覺平淡還可以,因此我想RK遊戲不是我的菜,所以就一直欠缺動機去玩Lost Cities。

HappyMeeples畫面: 上面真人不多,所以我多跟AI(高級AI很會發爛牌給你)或跟Q對戰。對付Q大部份我贏 XD

不過說真的,在HappyMeeples玩過Lost Cities之後, 我覺得自己確實應該要修正態度,至少它給我的感覺是*實實在在*的小巧幽玄,而不是那種欺罔的假高深。簡單的數字,簡單的設計,RK卻能將它做到既有深度也兼顧娛樂,這點讓我不得不說真的很強。也難怪它在推薦給伴侶遊玩的兩人遊戲裡,會被列為萬年推坑聖品。(Q超級推薦這款!)

所以最近有空我就在HappyMeeples猛玩Lost Cites, 結果一不小心就玩到236場... 雖然這幾天開始覺得有點膩了, 不過至少證明了它有200場以上的耐玩度,加上又是簡單易學, 時間短的卡牌遊戲,美術也不錯,老實說Lost Cities可能也是我最喜歡/推薦的RK遊戲了。

RK的聖石之路卡牌版, 如同Lost Cities也是玩數字排序, 可說是愛爾蘭版的失落的城市

題外話,另外我也玩了HappyMeeples上同樣是RK設計的Keltis Card 聖石之路卡牌版, 以及 Keltis Ór。Keltis Card是一款跟Lost Cities非常非常接近,表皮雖不像但骨子裡根本一樣的卡牌遊戲,但是它記分更囉唆複雜,說真的我不明白為何這遊戲會得獎, 明明就是Lost Cities的低等化身。 Keltis Ór 則號稱Keltis Card的骰子版, 是款再把Keltis Card稍微轉彎一下的花俏東西。玩過這兩款之後,我不得不說, RK難怪會有"自己抄自己大師"的稱號,這...這些把同一設計資源回收再利用又利用的方式也太懶太撈錢了吧? 所以很不好意思地,玩過這兩款之後, 我本人對RK的評價又稍微下降一些了。XD


San Juan 聖胡安
地理上, 聖胡安是波多黎各的首府; 那麼在桌遊裡, San Juan 簡單說就是經典策略王者Puerto Rico的卡牌版。

San Juan 跟 Puerto Rico(PR)都是出自同一位設計師Andreas Seyfarth之手,那麼到底兩者有多像呢? 如果再舉一個不倫不類的例子, 這兩者就像是電影Austin Power(王牌大間諜)裡, Dr. Evil跟Mini Me的關係吧。其實它們一個是卡牌遊戲, 一個是圖板遊戲, 玩起來性質頗不同, 但我一直覺得San Juan玩起來就像在玩精簡版的PR, 而且簡潔流暢。

我對於PR的孺慕之情就不需再說了,但即使我已經買來San Juan兩年以上的時間, 一直到最近才終於下決心要把它拆了遊戲來玩。之前我曾經在德國線上桌遊骨灰級的Brettspielwelt (BSW)上亂玩過一次San Juan,但那時沒讀規則, 玩起來不知在搞啥,最後就無疾而終。這次把規則拿出來好好讀過,其實有了玩波多黎各跟Race For the Galaxy銀河路跑的經驗做基礎,讀起San Juan規則變得超快。

蓋完12張建築物遊戲結束
一開始我跟Q還是先在BSW上玩幾場, 主要是這樣規則不會漏掉弄錯, 可快速幫助釐清規則不清楚的地方,其次洗牌當然快了許多也是優點,只不過玩San Juan不太需要洗牌就是了。
 
以前我跟Q玩波多黎各的時候 (但我們很久沒玩PR了, 上次玩還是在BGA上),多半結果勢均力敵,輸贏各半,甚至可能我輸的時候還要多一些。但不知為何玩起San Juan, 卻換我一直贏,勝率高達七八成,除了偶爾拿不到紫色加分大建築輸掉,或是手殘失誤,例如沒按到賣貨就按鈕送出。總之,大概是對手一直做球給我接,老是選賣貨讓我順順選蓋房超爽的。結果, 我的San Juan玩起來超順暢! 雖然我已經跟Q提醒過幾個容易疏忽的問題, 例如一開始他超愛蓋除了加分無作用的紀念碑, 而且還遊戲前中期就蓋,被我嘲笑是在學北韓喔? 城市裡只蓋了生產工廠(等於PR裡的田)跟偉人雕像, 其他什麼文化設施幾乎沒有! (一個只有工廠, 礦坑跟紀念碑, 其他什麼都沒有的地方... 不就是北韓嗎?)

BSW上對戰畫面, 此時遊戲已經過半

玩過San Juan跟Race for the Galaxy銀河路跑(簡稱路跑),很難不把這兩者相比。這兩者有太多的相似性,但這也難怪,San Juan的規則制定,路跑的作者Thomas Lehmann有從中建議助力。路跑取了San Juan的遊戲精華更加延伸複雜,或者也可以說是取波多黎各的精華再加以改造。但這兩者的機制相似並不會讓我覺得有什麼抄襲問題,同樣我也覺得銀河路跑非常棒,甚至比San Juan還優秀,在BGA玩過千場以上應該足以證明它好玩也耐玩了吧。

玩了這麼多路跑之後再來玩San Juan, 兩者相較之下多少是讓SJ的光芒暗淡了點,但我還是相當喜歡San Juan。SJ的長處是卡片種類稍少,較容易上手,也較容易掌握方向,計分也比路跑簡單許多。每張卡片具有建築/錢/貨物的三合一作用,不拖累到遊戲平衡,既有高度可攜性也能達到複雜遊戲該有的功能。僅僅用110張卡牌就能模擬出波多黎各的精髓,這點真的很厲害! 缺點是要常被拿來跟銀河路跑相比, 是比較不利啦, 畢竟也沒有太多遊戲贏得過路跑啊。

此外, 我喜歡San Juan平實儉約的美術,它的人文氣息讓人覺得溫厚實在, 遊戲盒裡還很可愛的附上一疊記分紙跟一隻鉛筆,相當溫暖人心。

附送了記分紙與鉛筆, 非常有古風!

我們的San Juan兩人遊戲結束畫面